高盛承认:65亿打水漂了
警钟长鸣。
作者 I 周佳丽
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
从一起破产说起——
最近,欧洲最大的动力电池厂商Northvolt宣布申请破产保护,公司创始人也选择辞职。而作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,高盛将因此蒙受近9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65亿元)的损失。
成立于2016年,Northvolt被认为是“欧洲宁德时代”,不到8年融资150亿美元,是欧盟成立以来获得融资最多的创业公司。高盛作为重要的投资人,至少投入8.96亿美元,半年前还曾乐观地向LP表示明年对Northvolt的投资价值将增长到6倍。
短短半年,唏嘘不已,高盛不得不向LP作出回应。“我们和众多投资者一样,对这一结果感到失望。”根据《金融时报》,高盛在致投资者的信函中表示,将在年底将这部分股份减记至零。
盛宴散场,警钟长鸣——永远对投资怀有敬畏之心,花好LP每一分钱。
烧光1000亿
电池独角兽宣布破产
Northvolt一度被视为是“欧洲的希望”。
2016年,Peter Carlsson离开特斯拉,回到他的家乡瑞典,与昔日同事Paolo Cerruti共同创立Northvolt。Carlsson曾就职于特斯拉全球供应链管理部门,是马斯克的核心管理层成员。一个鲜少人知的细节是——2013年雷军到访特斯拉时,Carlsson曾出面接待,并与雷军合影。
Northvolt的诞生被寄予厚望,其宗旨是建立欧洲自主的电池生产能力,减少对中国、韩国和日本等亚洲电池公司的依赖。自成立起,Northvolt便吸引全球巨额投资,包括瑞典政府、欧洲投资银行、高盛、贝莱德以及大众、宝马等汽车巨头。公开资料显示,截至2024年,Northvolt共进行十多轮融资,总额超150亿美元(约合1000亿元人民币)。
最近一轮发生在今年1月,Northvolt获得总额达50亿美元(约合360亿元人民币)的债务融资,缔造欧洲史上最大规模的绿色贷款。彼时Carlsson表示,此次融资是欧洲能源转型的一个里程碑,资金将用于扩建瑞典工厂,将产能扩大60GWh。
其实,Northvolt最初计划只在瑞典建立一家工厂——2018年,Northvolt第一座工厂在位于瑞典北部、北极圈边上的小镇谢莱夫特奥动工开建,2021年12月产出首个电池芯,这也是第一块由欧洲本土电池公司进行全面设计、开发和组装的电池。
除此之外,包括宝马、沃尔沃等欧洲知名车企也送来巨额订单,到2022年,Northvolt的客户订单量达到550亿美元。当时风光无限的Northvolt称得上是欧洲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超级电池工厂。
随着源源不断的融资进账,Northvolt迅速实行激进的扩张计划,在包括瑞典、波兰、德国、美国和加拿大等全球范围内布局电池工厂。但无法掩盖的是,Northvolt核心工厂的产能利用率极低,去年在首座超级工厂的电池产量还不到其理想产能的1%。
加上电动汽车需求增长放缓,导致客户重新调整对电池的需求。今年6月,由于产品无法按时交付,宝马取消了与Northvolt价值20亿美元的电芯采购合同,转手将该笔订单交给韩国三星SDI。
如此种种,Northvolt渐渐陷入流动性危机。财报显示,公司在2023年亏损了11.67亿美元,这一数字几乎是上一年的6倍。
面对不断恶化的经营状况和资金窟窿,Northvolt不得不做出挽救措施:今年9月宣布减员1600人并推迟三家电池超级工厂的建设计划。同时,创始团队寄希望于从现有股东那里筹集资金,但投资人们失去了信心,谈判均以失败告终。
别无选择之下,Northvolt只能在美国申请第11章破产保护。而去年大约这个时候,Northvolt还曾透露2024年或2025年IPO上市的计划。
现在这家曾经融资超1000亿元的超级电池独角兽账上,只剩下3000万美元现金——仅够运营一周左右,债务高达58亿美元,是今年在美国申请破产负债最多的公司之一。Northvolt挥霍资金的速度,令人震惊。
“事后看来,我们对实现目标的时间表过于雄心勃勃了。”Carlsson反思,应该早点踩下一些扩张路线的刹车。
眼见他高楼起,眼见他大厦倾。Northvolt宣布破产之际,创始人Peter Carlsson也宣布辞职。留下曾经为之拥趸的投资人,风中凌乱。
65亿泡汤,高盛致信LP
高盛首当其冲。
2019年,高盛首次投资Northvolt,当时与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等其他投资者一起领投10亿美元B轮融资。有了这笔钱后,Northvolt才得以在瑞典北部建造第一家工厂,并推动未来的扩张。
之后的五年里,高盛参与了这家电池独角兽的多轮后续融资。根据《金融时报》:
高盛旗下两只收购基金West Street Capital Partners VII和West Street Capital Partners VIII分别向Northvolt投资了4.07亿美元和3.46亿美元;
Horizon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Solutions 1是高盛发起的一项成长型股权策略,是其首个专门投资气候和环境解决方案的直接私募市场策略,据悉该基金向Northvolt投资了1.16亿美元;
还有一只名为StoneBridge 2020的基金投资了2700万美元。
如此一来,高盛至少出资Northvolt 8.96亿美元,持有19%的股份,是这家欧洲“电池一哥”的第二大股东。
曾经重金押注的独角兽濒临倒闭,高盛并不甘心。过去几个月中,高盛一直在与Northvolt的客户、贷方和股东谈判,以获得短期过桥融资,巩固这家电池制造商的财务状况,重组其资本结构并筹集长期融资来支持修改后的商业计划。
但显然结果并不尽如人意。高盛在一封致投资者的信函中表示:“尽管我们作为少数股东做出了巨大努力,试图让Northvolt的各个股东达成一致,但并未找到全面的解决方案。”
这也意味着,高盛近9亿美元(约65亿元人民币)的投资打了水漂。而在半年前,其曾乐观地跟LP表示“对Northvolt的投资价值是其购买价的4.29倍,到明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6倍”,变化之大,令人哗然。
法庭文件还显示,高盛的投资银行部门也是Northvolt的债权人,后者欠高盛近480万美元。
“我们和许多投资者一样对这一结果感到失望。”高盛不得不给LP一个交代,“这是通过高度多元化的基金进行的少数股权投资,我们的投资组合有集中度限制,以降低风险。”高盛计划在年底前将其8.96亿美元的投资减记为零。
当然,作为Northvolt最大股东,大众汽车持有21%的股份,目前正面临与高盛类似的亏损。同时由于持有价值3.55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,大众汽车被列为Northvolt的第二大债权人。
一石激起千层浪,一些投资者抱怨称,高盛和其他基金极力推动他们出资Northvolt,而现在这种情况加上Northvolt的破产,可能会影响他们继续支持绿色转型的意愿。
所有钱打了水漂,这几乎成为Northvolt身后投资人集体反思的一笔投资。
2024,剩者为王
警钟响起。
“过早成为独角兽,可能是一种诅咒。”这句由独角兽概念发明人Aileen Lee提出的预言,正在变成现实,一批独角兽已经难以为继——估值融不到下一轮,走上财务失衡,融资受阻,最终破产的道路。
研究机构PitchBook报告显示,全球有超过400家独角兽公司,自2021年以来没有筹集到新一轮资金,占独角兽初创企业的三分之一。为此,有投资人提出一个观点——1/3独角兽已死,只是秘不发丧。
一些公司选择在现金耗尽之前倒闭,将剩余的资金返还给投资人,而更多公司则陷入“僵尸”模式——生存下来但无法发展。
“今年是至少十年来初创企业最艰难的一年。”为硅谷初创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Carta主管在LinkedIn上写道,截至10月,其平台上融资至少1000万美元的初创企业中,今年已有87家倒闭,是2022年全年倒闭数量的两倍。
目睹这一幕幕,身后投资人的心情更为复杂——退不出去,投出去的钱泡汤了。
根据PitchBook和NVCA的数据,美国老牌独角兽企业目前市值约为2.5万亿美元,这些公司中有近40%被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至少持有了9年,这显然拖累了VC/PE基金的IRR,并限制了基金给LP的DPI分配。
为此,很多VC基金开始转换策略,评估值得挽救的年轻公司,并敦促其它公司关闭或出售。
“我们都应该做好听到更多失败消息的准备,”美国一家私募股权基金的LP提醒,“拿到的钱越多,后遗症就越长。”
相似的一幕也在我们身边上演。2024已行至年末,创投圈氛围依然低迷,投资机构深陷退不出、谨慎出资、募资难的困境,寒意早已传导至创业者,没有造血能力的创业公司现在岌岌可危。
“我会在深夜接到电话,企业家说快发不出工资了。”
一家头部人民币基金大佬曾如此谈到,许多项目会遇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。作为投资机构,要不要出钱救企业?不救,项目可能就会失败,之前的投资就打水漂了,这对投资组合构成了不小的压力。
当钱比以往更贵,企业的现金流正在成为大家空前重视的核心指标——现金流是一家企业的生命线。
熬下去,唯有在牌桌上,才有机会。